新闻中心

文化战“疫” | 两代人匠心坚守,刘氏竹编在传承中寻找创新之路

首页标题    行业新闻    文化战“疫” | 两代人匠心坚守,刘氏竹编在传承中寻找创新之路

导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永新华韵支持进行的“新冠疫情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中国故事征集工作持续进行。该项活动旨在加强特殊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性学习、保护和提升。活动自开启以来,受到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家的大力支持,纷纷踊跃投稿。

本期带来的是“刘氏竹编”的非遗创新故事

 

 

刘氏竹编:两代人的匠心与传承  

 

刘氏竹编的故事要从1980年讲起。1980年,刘嘉峰,亚太级竹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竹编字画的创始人,在四川渠县组建了刘氏竹编工艺美术小组,传授刘氏竹编绝技。

 

刘嘉峰

 

刘嘉峰从小学习竹编技术,集各家之长,不断创新。首创中国“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等竹编工艺新品种。能在竹编上编织各种书法和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图案。作品“以竹作画”、技艺精湛、技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竹编艺术流派——渠县刘氏竹编,在我国的竹编艺术中独树一帜。该科研成果1990年由国家科委载入《中国技术成果大全》。

 

 

如果说,刘嘉峰大师创立了竹编字画和提花编织法,推动了我国竹编技艺的发展,让竹编进入了高雅艺术的殿堂。那么对于刘嘉峰之子、刘氏竹编新生代传承人刘江而言,他却让竹编重新回归了生活,走近了轻奢和时尚。与他父亲不同,对于竹编的传承发展,刘江有自己的想法。而刘氏竹编,也呈现了又一代人的匠心独运。

 

 

刘江希望刘氏竹编不仅仅是传承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而是要倡导一种生活方式,竹是根植于中国人血脉的文化,大俗大雅,而手工艺产品是有生命的,竹与手工艺带给人们的该是回忆与温度;是自然健康纯朴的生活理念。现在,刘江把竹编与茶道、花道、香道、包括文玩等相结合,设计了多款竹编产品,深受年轻一代人们的喜爱,不同于传统的手艺人,刘氏竹编打造的是一个传统手艺与时尚生活相结合的非遗轻奢品牌。

 

 

 

 

非遗创新:疫情下的困境与坚守

 
 

受全球疫情影响,文旅产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个以传统线下实体为主经营模式的刘氏竹编,也受到不小的影响,成都乃至全国的刘氏竹编门店已经收缩,目前成都仅保留了文殊院总店和杜甫草堂店,北京保留了前门大街店。

 

宽窄巷子店店内一隅

位于文殊坊街区的竹文化体验馆

刘氏竹编文化生态园正门

 

虽然处在困难的时期,但是刘氏竹编积极转型,开展线上工作,扭转大家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固有刻板印象。利用互联网多元化的展现方式和平台继续推广我们的国家级非遗竹编技艺和中国传统的竹文化理念。刘氏竹编在淘宝和微店等电商平台上发力,通过图文的结合的方式展现工艺,售卖非遗商品,延续文化的输出;还计划在抖音、爱逛、快手等多个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开设直播,近距离动态的和全世界的人进行互动;还在网络渠道推出非遗体验课程,在线售卖材料包和开展教学,让大家宅在家里的生活也很有意义。

 

复工后,录制成都电视台《时尚成都》栏目

拍摄竹染丝巾的工作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刘氏竹编设计团队在疫情期间,头脑风暴,积极推出文创子品牌——小青系列竹文化衍生品,目前包含竹染丝巾、竹编首饰、全竹扇、竹叶茶等,未来也将呈现更多以竹为本的自然生活方式和更受年轻人喜爱的产品,刘氏竹编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打造以竹文化为核心的轻奢品牌——“竹”够有品位,非遗也轻奢。

 

 

 

 
2020年5月25日